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航海大国之一,拥有灿烂的航海历史文化,为诠释中国古代航海科技的发展成就,传播好中国航海声音,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与中国航海博物馆,将联合隆重推出“溯源.启航——‘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
此次展览有两大看点:
一是用大量的图文版面,对中国古代航海科技,诸如橹、舵、帆、锚、水密隔舱、陆标导航、牵星过洋、指南针、航海图等独具中国特色的航海科技发明,首次进行了直观、生动的展示。聚焦于讲好中国航海故事、增强航海科技自信、助推航海文化复兴。
二是展出了多件高雅精致,有很高观赏性的瓶中船模。
此次展览还汇集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的7件瓶中船,均为传统中式木帆船,尽情展现手工艺术品的魅力。
瓶中船,又称酒瓶船。关于瓶装船模的起源,一直以来众说纷坛,有的说起源于日本,有的说源于德国。相传当时船员长期在海上工作和生活,远离亲人,倍感寂寞,许多船员便形成了饮酒的习惯。有个爱好手工的船员闲暇时做了一艘船模,还突发奇想把它装进喝完酒的空酒瓶里,这就是瓶装船模的雏形。
船模放在瓶子里,不变形不积灰,便于长期收藏,逐渐地瓶装船模开始在世界上流行开来。瓶中船的制作很精细,大部分为仿真船,在船模爱好者中被视为袖中珍品。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所出现的船型估计就有上千种左右,如此多的船型体现了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达和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我国古代航海木帆船中的沙船、福船、广船、鸟船是有名的船舶类型,被称作中国“四大古船”,尤以沙船、福船驰名中外。
1、瓶装船模——公元1405中国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
郑和宝船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坐。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宝船模型为尖底形状,中国船史研究学界有人认同“郑和宝船万吨巨轮”的说法。认为:郑和宝船比哥伦布旗舰大100倍。据考证,郑和宝船长超过了100米,排水量超过万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帆船。而87年后才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100吨,吨位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 。
郑和宝船采用的是底尖上阔,首昂艉高的船形。这种船形在恶劣海面控制平稳的性能较高,而且当时在船的底舱压载了土石,稳定性可以说在当时首屈一指。
船用装置为开孔舵与巨锚。郑和宝船的船舵采用可以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另外,使用带爪木杆石锭(锚)与带横棒多爪铁锚,还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
2、瓶装船模——公元1000-1200年绿眉毛
“绿眉毛”即鸟船,是浙江舟山地区一种古老的船型。船首形似鸟嘴,故称鸟船,古代浙江人认为是鸟衔来稻谷种子,才造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所以把船头做成鸟嘴状。由于鸟船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故它又得名绿眉毛。船上设有三道桅。船长约30米,排水量120-150吨。它经常驰骋于舟山与上海之间,是上海港中的常客。
常人制作古船模,要按图纸的比例缩小,做到形神兼备逼真方可。
而制作瓶中船模,不仅要有严格的比例尺寸,而且还需先在瓶外把船模大致做成,然后拆开,再用特制的长钳子把配件一一夹进瓶里,在瓶腹或瓶底用胶水一丝不差地照原型固定组装,且橹、桅、帆、桨等配件缺一不可。尤其是在瓶里用丝线给几十条仅1.5毫米宽的篾片桁木打结,非但要有耐心,而且还需窍门。
更多的瓶中船模型,如唐朝沙船(野鸡梢),公元1200年福船,明、清时代七膀(广船)等,邀您来现场观展。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8日—2019年8月18日
展览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一楼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