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交·博”大中小一体化馆校合作签约仪式在闵行校区文博楼会议中心举行。上海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管海兵,上海交大校长助理、工会主席于朝阳,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王维刚,华东师范大学闵行基础教育集团理事长,附属第二中学闵行紫竹分校校长、书记,附属初中校长施洪亮,华东师大附属闵行永德学校书记李新城,华东师大附属紫竹幼儿园园长、书记徐臻,华东师大附属紫竹小学校长、书记蒋方叶,华东师大附属闵行永德幼儿园园长、书记胡晓月,上海市民办圣华紫竹双语学校校长、书记葛顺勇,上海交大附属中学闵行分校、附属第二中学执行校长范红凤,上海交大附属实验小学校长王叶婷以及相关中小学领导,上海交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王琳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武超,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张凯,校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等出席会议。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高磊主持会议。
管海兵代表上海交大向合作各方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强调,要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他强调,此次馆校合作正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携手共进的探索实践,也是推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创新举措。他对各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协同联动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发挥优势,打造馆校合作工作品牌;二是释放活力,催生馆校合作成果产出;三是立足长远,提升馆校合作育人实效,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优势互补,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坚实平台,共同谱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新篇章。
张凯介绍了项目背景、合作基础与推进设想。他表示,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将立足档案、研究和文博等资源集聚优势,携手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上海交大附属中小学等单位,聚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等主题,围绕深化育人机制、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联合开发课程、共建研学基地等四大领域,共同探索大中小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与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上海交大附属中学闵行分校、上海交大附属第二中学、上海交大附属实验小学正式签署了馆校合作协议。张凯、李新城、上海交大实小副校长张志强、上海交大附中闵行分校校办主任朱佶、上海交大二附中校办主任沈晓云代表合作各方签署共建协议。管海兵、于朝阳、王维刚、王琳媛、施洪亮、范红凤、王叶婷见证签约。
会上发布了“交•博”大中小一体化馆校合作计划第一期项目。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党总支副书记罗莹介绍了项目方案的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首期项目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通过立体化呈现、沉浸式体验、项目化学习,开展教师培训、馆校互动、送展进校等活动,构建起“专家智库+场馆资源+课程开发”三维联动模式,打造馆校协同育人新范式。
于朝阳和王琳媛为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庄瑜,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兼校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欧七斤,中心工会主席、研究馆员姜玉平,上海交大博物馆执行馆长、研究馆员李仲谋等专家颁发讲师团聘书。
张凯、余新丽和武超向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上海交大附属中小学代表赠书。
李新城在发言中指出,此次签约共建是前期各方合作的深化拓展,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将以大中小一体化理念为引领,以文博资源为载体,秉持系统观念、成果意识,共同探索贯通学段、融合资源、激活潜能的协同育人示范样板,为闵行教育强区建设注入活力,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
范红凤向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的教育情怀和担当作为表示感谢。她指出,此次合作项目有精神力量,有前沿科技,有思政育人,将为学校“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她表示,上海交大附中闵行分校、附属第二中学将以此为新起点,与上海交大同频共振,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涵养家国情怀,助力学子成长为栋梁之才。
王维刚在讲话中对此次馆校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闵行区始终将教育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近年来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紧密合作,构建起“环交大闵行校区基础教育生态区”。此次签约共建,将进一步深化“高校—文博机构—中小学”三方协同,助力闵行建设上海教育强区。闵行教育人将始终秉持初心,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携手高校、文博机构与社会各界,共同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