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关于我们 > 中心简介

2020年初,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档案文博工作,提高资源匹配效率,强化统筹协调管理水平,学校经研究,决定设立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原校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和筹建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以及原档案馆下属的校史博物馆和程及美术馆、董浩云航运馆等统一归口中心管理。同时,为更好履行相关职能,做好和上级机关及社会各界的工作对接,中心对外保留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以及各文博场馆名称。

原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6年4月,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最早的高校档案馆之一。1988年学校成立校史研究室,1993年成立党史研究室,1998年两室合并为党史校史研究室。2010年3月,档案馆和党史校史研究室合署办公。

中心现有档案收集指导室、档案保管利用室、宣教外联室、展陈设计室、藏品管理室、档案文物保护室、党史校史编研室、年鉴编辑室、办公室、信息技术室等多个科室,以及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程及美术馆、校史博物馆、学校博物馆等场馆。中心目前全职在编人员49人,人才队伍结构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



中心主体办公地点在闵行校区文博楼内,大楼建筑面积3万平米,其中档案文博库房面积近5000平米,博物馆展厅5000平米。档案馆馆藏档案共分6个全宗,馆藏纸质档案20万余卷、照片档案近4万张、实物档案8000余件(套)。馆藏特色为完整地保存着自建校以来学生的成绩表;馆藏档案门类齐全,校史资料丰富,建有2000多位知名校友人物档案,同时还有一批珍贵档案。2003年起,档案管理实行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配套归档;截止到目前,馆藏档案应数字化率已达到95%以上;数字化档案开放鉴定已纳入日常工作;档案信息已实现校园网上全文信息的查询及远程利用。近年来,党史校史编研成果丰硕,撰著出版八卷本、350万字的《上海交通大学史》,另有以《上海交通大学志》《上海交通大学年鉴》(共21卷)、纪事、史料汇编为主的校史文化基础工程,和以专题、人物、口述史、院系史为主的群体工程著述,共计90余部,近4000万字,充分展现了交大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提升了交大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其文化引领价值与资政育人功能也由此日益彰显。2021年4月学校125周年校庆期间,文博楼三楼的新校史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一楼交大博物馆专题展厅开始试运行,程及美术馆升级改造后全新亮相。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弘扬交大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心下属各文博场馆将积极构建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具有交大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推出科艺结合、美美与共的展览及服务以飨观众。

原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和中心曾创造了多项全国高校第一:1994年全国直属高校首家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管理单位;1996年4月8日建成了全国直属高校第一家校史博物馆;2008年建成了全国直属高校第一家数字档案馆;2016年出版的八卷本《上海交通大学史》是国内校史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部大学通史著作,同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唯一的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年鉴2018》获得第六届全国年鉴综合特等奖,成为获综合特等奖的第一部大学年鉴。

中心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秘书长单位、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高校年鉴工作部主任单位。

中心在上级各部门和学校的关心指导下,秉承“构建历史记忆、传承大学文脉”的核心使命,初步构筑起了多馆并存,多科并举,实体与虚拟相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交大特色的校史、档案、文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未来,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文化引领”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档案文博综合管理及研究机构。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