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于近日揭晓。以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为主体的上海交通大学航海文化与科技科普教育基地隆重推出的“走进深蓝 强国有我——大学生讲科普(第一季)”继2023年度荣获中国航海学会新媒体类科学技术普及奖之后,再次荣获2024年度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奖。
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的2024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视频109部、图书141部(套)。经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科普微视频20部、优秀科普图书20部。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此次选送的科普新媒体视频在百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
大学生讲科普(第一季)分为三集,每集4分钟,共计12分钟。作品主题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到现代的航海科技,从古人发明的迄今沿用的水密隔舱技术、过洋牵星术,到现代,作为“海洋巨子”的董浩云第一个将集装箱运输引入远东,建立起庞大的集装箱运输网络,成为亚洲航运界最早从事货柜运输业的先驱。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动讲述,不仅向公众科普了这些伟大的航海科学技术,助力校内外公众“大海洋”科学素质的提升,更重要是学习和传承中国人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与创新精神,激励当代青少年树立为中华科技之崛起而自立自强的信念,担当起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重任。
第一季的创造素材主要来源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在2023年4-6月份举办的上海交通大学首届科普讲解大赛。大赛吸引了50余位报名者,经过激烈的初赛、决赛,最后决出12名选手进入决赛。第一季的三名志愿讲述者即来自于此次决赛前三名的获奖者,他们的科普主题与“大海洋”密切相关,这就为视频创作奠定了选题和内容的基础。此后通过对主题进一步查阅资料、专家咨询、多次修改拍摄脚本与定稿,以及与拍摄团队的沟通交流,拍摄后的制作、尤其是动画制作亦经过数番修改和审核,如此打磨无数次,终于形成了现在的作品。
近年来,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举办了上海交通大学科普讲解大赛、全国“大海洋”历史文化与科技科普知识竞赛等一系列赛事。依托这些比赛,上海交大的多名同学代表交大参加了各级各类科普大赛,并斩获佳绩。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在2024上海科技节主旨大会上指出,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并形象比喻“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拓展人类认知的火车头,那么科技传播就是汇聚人才、汇聚资源的火车车厢。”
面向未来,以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为主体的上海交通大学航海文化与科技科普教育基地将充分发挥高校资源特色优势,以更多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大众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不忘初心的交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