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党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正文

《学习型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内容、形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浏览次数:    日期:2013-09-27    撰稿:    摄影:

一、课题的立项背景与研究目标

当前,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这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传统方式与经验显得不那么适应了。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探索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与方式自然显得尤为迫切。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肩负着学校档案管理、党史校史研究及博物馆工作等方面的艰巨任务,在学校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及历史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力量。为让档案馆在这些工作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力度,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围绕这个目标,档案馆直属党支部提出研究课题《学习型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内容、形式的探索与研究》,结合社会新形势和档案馆实际情况,探索改进党支部活动内容与形式的新途径,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藉此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研究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组织建设和档案馆的中心工作。课题组整合现有资源,组织举办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带动支部党员和全馆人员学习研究风气的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与考察活动;将具体的业务工作引入组织建设,丰富组织建设的内容。通过这些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理论素养,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医护员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实践中建功立业,以此推动学习型、研究型、和谐型档案馆的建设,带动学校档案校史文博事业科学发展。

二、课题组开展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课题组根据学校档案、党史校史以及博物馆工作的实际,以及支部党员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丰富等特点,采用三种方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内容:一是组织本馆或邀请其他研究人员举办交通大学校史、高等教育史、科学技术史、口述史、钱学森学术思想、档案信息化等方面的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与学习考察活动;三是将课题的研究探索与单位的工作开展结合起来。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各种学习与探索实践环节,彰显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和创新之处。

(一)举办学术讲座,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课题组将举办学术报告或讲座、学习政治形势与理论读物,作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已举办的学术讲座与专题报告主要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讲座。2011年6月27日,档案馆与党办联合支部举行建党90周年党史专题报告会。会上,学校党委常委、档案馆馆长李建强教授作“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报告,用“三个历史、两次革命、三个时期、四件大事”凝练地概括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本内涵。档案馆直属支部书记盛懿研究员做了题为“交通大学党史巡礼”的专题报告,以图文并茂形式形象直观、完整系统地全面展示了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交大党组织各个时期经历的沧桑巨变及取得的辉煌业绩。这两个报告让大家深入认识了党的历史,熟悉中共领导交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带领师生建设交大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与经验。

交通大学发展历史讲座。2011年12月,欧七斤做了题为“涅槃重生——老交大的数次危机与成长”的校史讲座。讲座让作为交大历史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和宣传者的档案、校史和文博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了交大11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加深了对交大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

钱学森学术思想专题讲座。2012年3月,姜玉平做了题为“传承与创新——钱学森的学术思想谱系”的学术报告。报告让大家深入了解杰出校友钱学森科学思想的源流、发展脉络及其对新中国科技事业尤其是航天科技的奠基性贡献。

口述校史、校友访谈及资料采集方面的讲座。2012年4月25日,邀请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吴祥华研究员为大家做关于口述历史工作方法的专题讲座。

上海市高校档案工作交流会。2012年6月,举办上海市西南片高校档案工作交流会议。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及我校等高校档案馆代表与会,交流探讨档案管理、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校史年鉴工作经验。盛懿代表交大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做了关于校史编撰经验与体会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档案信息技术讲座。2012年11月胡凤华做“云计算在档案信息化中的应用”的讲座,让大家了解和熟悉云计算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状况和前景。

在政策理论学习方面。课题组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主编的《辨证看 务实办》一书。该书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对收入差距如何缩小等八个问题做了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回答,观点权威准确,是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

通过这些高效快捷、学术含量较高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支部党员的理论素养,开拓了大家的视野,掌握了多方面的知识,增强了学术研究、管理创新和咨询服务能力,更加适应档案管理、校史研究、博物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也巩固了党组织形象的学习性、服务性、公仆性。同时,将交流、研讨等互动环节的引入讲座,打开了大家的思想阀门,活跃了民主讨论的空气,使组织生活变得更为民主性和人性化。

(二)组织开展学习考察与调研活动

党支部注重学习和借鉴全国高校同行的长处和优点,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兄弟高校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和博物馆考察交流,学习他们在档案、校史及历史文化传播方面的经验。如结合学校筹建档案文博大楼开展的调研活动主要有:2012年6月,组织人员赴北京市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调研博物馆陈展设计等方面的情况。2012年7月,利用暑期采访校友之机在武汉市调研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地质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等。2012年11月,组织人员专门赴广州市中山大学调研博物馆建设情况。每次调研之后,还进行总结,把学习考察与提高管理业务水平、思考学校今后文博工作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

(三)开展党员主题教育等实践活动

课题组积极创新党员主题学习与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组织党员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如2011年12月22日组织全体职工参观刚刚落成开放的钱学森图书馆。2012年5月组织党员赴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革命圣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缅怀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提高党性修养,坚定党的信念。

为迎接中共十八大召开,11月7日党支部组织党员和职工,前往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参观“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以及新近落成开放的中华艺术宫。展览“红星照耀中国”,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13位来华的外国记者所拍摄的数百幅有关中共抗日根据地的老照片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一桢桢平面黑白影像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形象及其领导的“伟大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大家重温了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圣地延安的风貌、风华和风采,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大充满期待,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与繁荣更加充满了信心。

这些主题教育活动,还注意将重温党的发展历程的主题与轻松愉悦的文化休闲活动结合起来,在支部组织生活的方式上实现了创新。

(四)将杰出校友口述采访工作列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

课题组将校友口述采访工作引入党组织建设,作为年青党员培养的重要环节。结合我校造船学科创立即将迎来70周年的契机,党支部将2012年校友访谈的对象确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杰出校友。6月下旬至7月中旬,组织校史、文博工作人员,带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分赴北京、武汉、天津、哈尔滨、大连及上海本地,探寻交大校友足迹,精心采访了30多位杰出校友。在受访校友中,许多人在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如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理王荣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富、闻雪友、沈闻孙、赵国藩,“船舶设计大师”夏飞、胡可一、赵耕贤、俞宝均、杨葆和,海军装备研究院院长汪玉,以及吴秀恒、尤子平、胡永良、李锡群等校友。他们在交大学习或工作的时间涵盖194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初期的各个时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通过访谈环节,许多青年党员感到收获非常大。其一,通过与老校友面对面的交谈,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的历史信息,大大丰富了大家对交大历史的认识和研究,填补了许多空白。其二,从老校友身上直接感受、体验到了老交大的精神传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品味,也将助益于校史研究与文化传播。

三、课题的开展带动全馆工作的科学发展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全馆人员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努力提升档案服务,加强学术研究,传播历史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医护员工和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研究型、和谐型档案馆以及富有高校特色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的建设,并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获得了校内外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认可。

(一)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上述活动环节的开展,党员干部自觉把创先争优意识扎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精神做好各自工作。支部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学习氛围得到明显提升,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树立了保存历史、传承文明的责任意识,传承并不断创新档案文化。另外,与多样化、常态化的文化活动相配合,调动了广大员工投身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范围,保障了档案馆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总之,学理论、办讲座、勤调研、缅英烈,通过这些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推动全馆工作科学发展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

另外,本课题在坚持既有党组织生活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引入新内容,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党组织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感人,吸引力增强,改变了党组织学习活动的刻板形象,赋予党组织建设新的内涵。

(二)内涵建设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全面突破

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全馆改革创新,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在档案管理、校史研究以及文博宣传方面的综合优势,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向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档案馆大步迈进。

1、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精心组建精干研究团队,编撰《钱学森与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马德秀主编)一书,该书2011年12月出版后,获得了好评。2012年5月出版《交大老教授》。继2011年4月推出《上海交通大学史》(1-4卷)后,该书后四卷撰稿工作推进顺利,有望明年出版。与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协子课题2项已经顺利结题,并完成《杨槱传记》、《张煦传记》等书稿。在《光明日报》、《档案学通讯》等主流媒体、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这些研究成果,巩固和提升了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在全国高校同行中的学术地位和声望,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为提升交大文化软实力做出了贡献。

2、校友口述史料与文献实物采集工作成绩显著

2012年的校友访谈取得的成果均前所未有。首先,对每位校友的采访均进行了全程录音录像,获得了第一手的音视频档案,并研究整理出共约30余万字的访谈录。这些资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深化了我们对交大历史的认知。其次,获得了近50件(份)校友捐赠的珍贵实物和档案。它们或是交大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录,或是校友个人成就或贡献的物证,丰富了校史研究与展览陈列的素材。每位受访校友还留下了对母校和师生殷切期望的手迹。再次,采访人员和学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直接从校友身上体验到不同时代交大人的风华、风貌和风骨,有利于更好地发掘、继承和弘扬交大的传统,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品味。另外,还加强了校友与学校的联系,增进了校友对交大身份的认同感。

杰出校友口述史料与文献实物采集已成为档案馆重要的日常工作,连续开展多年,并已形成长效机制。迄今已采访老领导、教授、校友超过200余名,搜集到大量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实物等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历年知名校友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刚刚出版约28万字的《思源往事》一书。另外,为了加强文献实物的管理和查询利用,正着手建设专门的校友人物数字化资料管理系统。今后,档案馆将继续联合校内相关单位,将这项承载交大文脉延续的大学记忆工程深入开展下去,以助推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

3、党史工作得到加强

由党史校史研究室发起,2011年6月23日“全国高校党史研究论坛” 在我校举办,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史专家学者与会。盛懿在会上做了“上海交通大学党史工作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论坛为全国高校党史研究者提供了交流和切磋的平台,使同行之间得以互通声气,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高校党史工作的发展,也提升了我校在全国高校党史工作界的地位。

每年与学校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党史校史知识竞赛活动,促进了师生员工对学校历史的了解。还针对性地开展了交大口述党史史料的采集工作。

4、文博宣教影响不断扩大

校史博物馆与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分别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传播科学与文化的重要基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校史博物馆与航运博物馆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坚持文博事业的公益性,忠实履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责,着力打造多维立体式的交大历史文化传播基地,让百年交大精神文化薪火相传,助力文化育人。成果展示馆已成为展示当下学校教学科研、人材培养、服务社会以及文化传承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三个展馆已成为学校接待重要客人的重要窗口,接待的观众来自五湖四海,有政治要员、商界精英、学术泰斗等社会名流,每年累计接待参观团体200多批次,观众共计4万余人次。

档案馆积极发挥在档案史料、校史研究以及文博陈展上的综合优势,为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服务。2011年调整和改建校史博物馆“院士展厅”,共展出220位校友院士的资料,较好地彰显出交大英才辈出的育人传统和特色。2011年完成《交大船模实验室旧址保护方案》的立项报告,着手筹建船模实验室旧址展示馆。2011年至今,积极参与李政道图书馆的筹建工作。

结合重大活动,组织策划专题展览。2011年5月与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历史展示馆合作,制作设计《悠悠交大情,殷殷光明结——记江泽民同志与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展览。2011年6月与党委宣传部举办“光辉的历程,永恒的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党史图片展”。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1年10月举办“交通大学与辛亥革命”图片展。2012年4月,与钱学森图书馆联合举办“思源致远 爱国荣校——钱学森与上海交通大学”展览。这些展览较好地起到了弘扬交大深厚的历史文化,提升交大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另外,2012年5月配合党委宣传部等单位,积极参与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大会的筹备和会议、会务等工作。

5、档案服务利用水平再上新台阶

为方便档案查询利用,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开展了“网上信息查询服务上门”等活动,编印《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指南》、《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简介》等宣传资料。2012年5月23日,在第六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期间举办档案服务咨询与档案文化宣传活动。2011年数字化档案提供率达到95 %,档案信息查到率达到98 %,全年实现档案利用服务零投诉。为适应档案利用新形势与新需求,结合已有基础,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定期检验,并对软件进行不断调整与改进升级。为便于计算机著录,组织人员对近千余卷人物档案进行拆卷、书写题名、重新分类著录,提高了档案著录质量。举办档案业务专门培训,提高全校专、兼职档案员的业务技能。还着手组织力量建设档案馆英文网站。

综上所述,在建设学习党组织和本课题的推动下,档案馆以建设富有高校特色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为宗旨,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创新档案管理,加强学术研究,传播科学文化,服务于大学文化建设与繁荣,为大学文化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档案馆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在校内外获得了充分肯定和普遍认可,展现出良好的外部形象。2011年10月13日,以高分通过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档案局组织的贯彻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情况的检查。2011年10月28日,代表国内高校档案馆接待美国密西根大学档案代表团。2011年党史校史研究室获“上海教育年鉴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盛懿获“上海教育年鉴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张桦荣获“上海市‘五五’档案普法优秀个人”称号。2012年3月第五次获“上海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档案馆直属党支部获“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党支部”称号。2012年6月,直属党支部获上海交大“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欧七斤获“上海市科教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党员”称号。2012年10月,党史校史研究室获“上海市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成为上海高校中的唯一一家上榜单位。2012年10月,盛懿获“上海市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四、启发和体会

本课题基于党支部组织开展的系列工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学术性、文化性与党性相统一,重视经验归纳,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上做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经验与依据。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干部思想松懈、状态低迷,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欠缺,甚至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这种状况势必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党组织就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会影响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底气和干劲,工作难有成效。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作为执政党,必须时时刻刻凸现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出党的先进性。正是由于党对不同时期、各个阶段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党才能领导国家从胜利走向胜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面对各种考验,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对党的建设目标的最新定位,也是执政党自信、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档案馆作为学校的一个基层单位,党支部必须在各项工作发展中保持领导地位。

(二)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改革开放30年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被誉为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不过,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如何解决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国内外出现了不同的认识和声音。中国共产党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并且展现出敢于自我反省、自我解剖的坦诚形象,决不回避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不走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之路。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具忧患意识的中国共产党以务实求真的态度,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还有,必须让党员干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三)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工作开展组织建设,提高大家的参与意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毫无疑问,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方针,将组织建设与具体的工作开展结合起来,将组织建设与工作发展创新紧密结合,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为此,本课题将组织建设融入单位的中心工作,与单位工作发展结合起来。另外,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工作的原则,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参与组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档案馆在档案管理、党史校史研究和文博陈展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业务积累,许多党员在某些方面具有丰富深入的研究成果,党支部组织学有专长的党员开设讲座或学术报告,为大家提供了展示研究心得与学术成果的平台,调动了大家参与党组织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高涨热情,大家踊跃开设讲座,使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开展得颇具声色,成效也很显著。

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 二O一二年十二月九日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