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党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正文

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2014年度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日期:2014-12-31    撰稿:    摄影:

一、工作成绩

1、校史研究全国摘桂。①王宗光主编名师丛书《老交大名师》《老交大教授》,马德秀主编口述丛书《思源·往事》、《思源·起航》,均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四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毛杏云荣获“中国高校校史研究重要贡献奖”;②在全国高校校史研究第13届学术年会上,我校当选学会秘书长单位,盛懿担任秘书长,凸显我校在全国高校校史界的重要地位。

2、档案收集与利用量显著增加。①全年完成各类档案归档进馆共计7179卷,其中行政、教学、实物等门类的归档率均有显著增长;②全年接待查档1852人次,调阅档案3902卷次;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查档100余人次;接待出国学生268人次,翻译证书352份,校对中英文成绩单486份;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上海市各公证处、国外大学和学历认证机构核实毕业生学历、成绩信息共达285人次。

3、档案信息化迎来里程碑。对前期数字化项目中的有误数据进行修正,完成历年校报数字化扫描及电子文件挂接工作,对现有网上校报专题汇编的展现形式进行了改版,增加了观赏性与用户交互性。至此,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全部完成,走在国内高校前列。

4、博物馆参观量再上新台阶。①校史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人数近3万人次,完成讲解逾200场次,并已作为学校管理、金融、机动、海外、国务、继教等二级单位学员教学、干部培训的重要教学基地;②航运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约2.4万人次,其中约30%为学生,约15%为港澳台及海外人士。

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等的成绩

1、以“理论学习试点单位”建设为契机,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以实地调研与学习考察形式加强党员理论学习,如赴鲁迅纪念馆、复旦大学校史馆、电影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党员交流学习。此外还开展“读书增智”主题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交大校史、钱学森学术思想等专题讲座,加强了理论学习,提升了业务能力。

2、将党的群众路线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打造“家文化”。党支部注意经常听取普通党员、教职工以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注意了解教职工的生活情况,全年度探访慰问职工10余次;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营造凝聚向上的文化氛围。

3、领导班子定期举行廉政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中央及学校廉政会议精神,同时班子成员就廉政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全年无一例违纪事件。

三、质量建设情况

1、完成3个重要信息化项目的建设。①完成学校985工程三期项目——科研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②自主开发实现出入境管理系统与数字档案馆归档系统的无缝对接及资源整合归档;③航运博物馆数字化改造项目获上海市教委资助40万元,如期完成项目建设。

2、着力提升影响力,成效显著。①完成刊物《航运博物》的创刊;②编印《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藏品选辑》与《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简介》;③在交大主页、《校报》、《思源》、《同窗》,校外《上海滩》、《世纪》、凤凰网等媒体刊载校史文博稿件18篇;④与媒设学院联合拍摄老建筑中院的宣传片,接受中央、深圳等电视台的专访;⑤档案馆网站及党史校史网实现三天一更新,点击率显著提升;

3、年鉴工作推陈出新。对新出版的年鉴作质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组织专题讨论,在年鉴内容编排、版式设计、印订装帧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使年鉴常编常新。

4、开展全校档案年鉴工作评优活动。在机关部处、直属单位中评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8家、先进个人11名,年鉴工作先进个人15名。

5、工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①全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获得校级科研项目3项,在《当代中国史研究》、《高教管理与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②两项重要专题研究“基于知识链的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体系框架”、“口述交大、文化育人——开展口述校史研究的实践与思考”均在重要刊物发表;③完成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成果汇编工作”并收入《2009-2013年上海市档案科研获奖成果汇编》;④完成第一本研究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专著《钱学森与技术科学》,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四个专项建设成绩

(一)管理规范

1、首次召开全校档案校史文博工作会议,极大地提高了会议效果,今后将每年召开一次。

2、向二级单位定期举行档案工作业务培训,并与中欧工商学院、技装院、校办、图书馆等单位加强了工作协调,分别制定了适用于本部门的归档机制。

3、修订《上海交大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对全部17大档案门类的业务建设规范进行了梳理和修订,使档案工作能够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5、制定《上海交通大学国有资产(文物与陈列品)管理试行办法》。

6、校史研究人员先后参加中国高教学会、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上海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上海高校年鉴学会等社团的学术活动。

7、全年组织12次同行业考察交流活动,覆盖全体教职工;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如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装裱技术培训、市级档案年鉴工作培训等。

(二)作风建设

1、“主动服务”亮点纷呈。①以“上海市档案宣传月”为契机,在闵行校区举办档案服务现场咨询活动。活动现场开通了档案馆官方微信,宣传介绍馆藏精品档案和利用服务细则,宣传档案文化,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现场咨询人数超过300人次;②校史博物馆和航运博物馆举行“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开放活动产生良好反响;③着力打造博物馆学生讲解志愿者队伍,完善培训和管理机制。

2、为学校重大活动及时提供支撑。①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一行来学校调研时我馆及时提供相关档案;②为校领导校庆、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等重要讲话提供参考史料;③校庆期间我馆连夜将两幅名家书画送到卢燕学长手中;④为唐文治铜像起草铭文;⑤为《交通大学章程》编写、《光明日报》校训栏目起草相关文章;⑥搜集发掘了校史中代代相承知名家族的“交大世家”30组;⑦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撰写长文《邓小平与上海交大的改革发展》刊载于学校主页和凤凰网,校内外反响良好;⑧为江南造船厂在我校举办建厂150周年纪念活动及时向船建学院提供相关档案;等等。

3、增进馆际交流,互学互信。①组队赴北大、哈工大等11所高校考察学习档案校史文博工作;②接待清华、天大等20多所高校同仁来校交流;③与西安交大档案馆频繁交流,提升互信,互相借阅档案。

4、面向师生广泛开展党史育人活动。如清明节祭扫英烈活动、交大地下党老同志祭奠史穆革命烈士活动、国家首个烈士日纪念活动等。

(三)执行力

1、校史研究里程碑。完成《上海交通大学史(1896-2006)》(第5-8卷)书稿的修改定稿。

2、文博楼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①成立综合、展陈、征集三个工作组,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尤其是配合基建处完成文博楼内部功能划分和平面布局工作;②完成《新校史博物馆陈列策划方案》、《新校史博物馆陈列内容提要》、《新校史博物馆陈列大纲》三个重要文案的编制审定,启动展陈设计方案征集活动;③征集文物超120余件,成绩斐然。包括中国近代最早的历史教科书;盛宣怀家族族谱;杨槱、周尧和、沈天慧、汪耕院士,艺术家卢燕以及百岁孪生校友刘曾适、刘曾达捐赠的各类文献实物。

3、海量校庆书系取得重要进展。积极推进5大系列25本书籍的120周年校庆校史编研方案,已完成接近40%的工作量。

4、口述史编撰再结硕果。①完成知名校友口述系列丛书第三辑《海外校友口述(美洲部分)》书稿的编写、审改、定稿;②继续开展985三期国际化项目文科子课题“海校知名校友采集与宣教”项目,走访海外校友15人。

5、承办全国校史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学会理事长王宗光、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高教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以及来自北大、复旦、浙大等高校30余人参会。会议组织有序、服务高效,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6、出色完成上级指导部门相关工作。①圆满完成2014年国家文物局文物普查相关工作,顺利完成上海市委宣传部三公里文化服务圈建设评估以及特色宣教项目的申报工作;②校史博物馆顺利完成2013-2014年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估考核;航运博物馆积极参加上海市科普基地教育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圆满完成上级单位组织的科普年检工作;③承办中国版协年鉴工作组工作会议,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向《中国教育年鉴》《上海教育年鉴》等报送交大年鉴文稿,每月向上海市教卫党委报送交大党史大事记;④受上海市教卫党委委托,修定党史专著《校园激荡——解放前上海高校地下党纪实》书稿;由我校牵头的“上海高校两院院士治学之道口述征集与宣教”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参与《上海改革开放亲历记》(1978-2006)的采编,收录我校文稿4篇,共计5万字,获市教卫党委好评;⑤积极参与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探秘高校博物馆》一书的编辑工作;积极参与上海高校博物馆联盟的画册编辑工作。

7、做好年鉴工作。召开2014年鉴工作培训会议,完成2014版《上海交通大学年鉴》(含全文光盘)编辑出版工作。

8、做好档案信息保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对网上档案信息安全的规范要求,对学校档案信息系统中标注密级的9000余条文件信息进行逐条筛查,确保网上档案信息的安全;同时,按照学校保密要求,审查保密设备的管理安全,指导涉密人员安全使用。

(四)综合改革创新

1、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首次将全校计划内学生(本硕博)的毕业生登记表正式纳入归档范围,每年新增归档数量8000份以上,为此配套建立了毕业生登记表信息的数据对接以及自动组卷归档系统模块。

2、精心设计制作专题展览。参加上海市高校博物馆联盟举办的“联盟展”;与上海大学博物馆联合举办“缪斯来了——世界著名大学博物馆概念展”;与巴金故居博物馆联合举办“青春是美丽的——巴金图片文献展”;与上海海洋大学联合举办“海洋强国梦”主题图片展;在闵行校区图书馆举办“李铁映捐赠珍贵图书展”;参与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举办的汇报展览。

3、新媒介上的鲜活校史。首次利用“南洋通讯社”、“上海交大研会”等热门微信平台,结合校内外时事热点,推出 “交大英烈”、“交大历史上的运动队”、“交大早期招收的女生”等校史专题,产生良好反响。

4、加强校友档案资源的搜集与利用。今年对部分院系历年的校友活动材料进行了搜集,包括同学录、相片集、纪念文集等,经分类整理后在档案馆主页“专题推荐”栏目下开设“校友活动”专题,为联络校友、共享资源、展示风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5、首次开设公选课“交大的历史与文化”(2学分),同时制作课程网站扩大辐射面,学生反响良好。

(完)

档案馆自评打分:99分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