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党务公开 > 新闻动态 > 正文

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2015年度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日期:2015-01-02    撰稿:    摄影:

一、工作成绩

1、校史研究里程碑。《上海交通大学史(1896-2006)》(第5-8卷)经数年编纂,终经校常委会审定,即将出版,成为12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交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2、打造120校庆文化名片。全面改造校史博物馆(徐汇校区)与交大展示馆(闵行校区),在学校立项审批后仅用半年多时间完成招标、数次方案论证修改、报审和施工任务,将成为120校庆时两道闪亮的文化大餐。

3、“交大抗战”声播四方。①经多年筹备,抗战时期交大渝校办学旧址纪念设施顺利落成,新华社等媒体予以报道。②编辑出版《交通大学师生抗战回忆录》,汇集1931-1945年交大师生对于抗日战争的回忆文章,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深受师生喜爱。③在解放日报、重庆晨报、教育时报、党史信息报等报刊发表交大抗战相关文章10篇;④举办“烽火连天 弦歌不辍——交大人的抗战”特展,在徐汇及闵行校区、上海大学、交大附中、重庆四川美院等多地展出,反响良好。⑤编印《弦歌九龙坡》纪念画册,全面展示抗战时期交大渝校办学史实。

4、新文博大楼建设全面展开。①与基建处和建筑设计单位通力配合,基本完成建筑方案的设计修改和报审工作。②基本完成新文博楼校史馆陈列大纲的编撰工作,即将启动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③瞄准前沿标准,赴本市多个新建档案馆调研,借鉴优秀经验、明晰需求,完成文博大楼库房建设的详细方案,并已启动库房设备采购招标工作。④征集沈天慧、林忠钦、郑树棠、汪耕等重要校友人物资料共计200余件。⑤继续推进工程教育展示馆的前期资料准备以及陈列大纲撰写工作。

5、文博工作亮点纷呈。①与波兰驻沪领事馆、上海大学博物馆联合举办 “皇冠上的宝石——波兰招贴艺术展”取得良好反响。 ②举办《档案,创新的印迹》交大创新史料展,获师生好评。③校史博物馆与成果展示馆全年接待观众人数近3.5万人次,完成讲解逾200场次,成为学校经管、高金、机动、海外、国务、继教等二级单位学员教学、干部培训的重要教学基地。④航运博物馆开放时间延长为周二至周日全天开放,全年接待观众约3.2万人次。⑤上半年完成数字博物馆内涵建设项目一期验收;下半年启动航运馆数字化二期改造——牵星术项目。

6、档案收集与利用量显著增加。①与去年相比,实物档案归档率增加了206%;人物档案增加了20%;②档案信息网上远程查询量持续上升,档案信息化远程服务模式得到好评。

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等的成绩

1、以“理论学习试点单位”建设为契机,实现“三个一”工作目标。①每月举办一次党员理论学习活动;②支部书记与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年度至少谈心一次;③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党建创新活动,今年党支部策划举办了“光辉的岁月——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历次代表大会回顾特展”,组织了与鲁迅纪念馆的党员交流活动。

2、加强对青年党员的关心培养。①加强党员干部后备人才培养,今年选送1人挂职杨浦区档案局副局长,1人参加学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②积极发展德能兼备的青年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本年度有2名青年业务骨干经组织慎重考察后发展入党,同时还推荐1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1名青年教师递交入党申请书;③组织青年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专题座谈会,关心青年党员的发展,了解诉求,解决问题,统一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贯彻群众路线、加强廉政建设。①党支部注意经常听取普通党员、教职工以及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注意了解教职工的生活情况,全年度探访慰问职工10余次。②班子成员定期学习中央及学校廉政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查找自身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全年无一例违纪事件。③以制度促廉政,先后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工》、《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

三、质量建设情况

1、多措并举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切实改善库房的保管条件。①对包图档案库房进行全面改造,解决了库房墙体渗漏等隐患,安装了VRV局域空调、监控摄像镜头,重新排布了电路、网线,更换了照明光源、防盗门和部分档案柜,档案保存环境获极大改善。②对徐汇校区档案库房进行合理调配,同时向学校申请到闵行校区临时库房一间,有效缓解库房容量紧张问题。

2、抢救珍贵档案。对各类馆藏档案共十多万卷逐一清点,委托专业机构对部分严重破损的珍贵档案开展抢救性修复工作。

3、完成2个信息化项目建设,提升档案服务效能。①自主开发档案馆藏品管理系统,实现从藏品登记、藏品整理入库、藏品统计打印的流程化管理;②自主开发历年校报查询展示系统。

4、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基层档案工作质量。①举行档案工作业务培训,针对院系归档重点与难点,开展毕业生登记表归档工作研讨会、云存储平台多媒体档案归档培训会。②简化二级单位归档流程,在确保档案凭证性的基础上,精简过程性文件归档程序,减轻基层单位归档工作量。③在院系中评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家、先进个人29名,特别贡献奖2名。

5、着力提升影响力,成效显著。①在交大主页、《校报》、《思源》、《同窗》,校外《解放日报》、《新闻晨报》、《东方教育时报》、新华网等媒体刊载校史宣传稿件16篇;②完成与媒设学院联合拍摄老建筑“中院”的宣传片;③为迎接120年校庆,编制《漫步百年校园——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文化景观导览》宣传册。

6、工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①初步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专项课题暨“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课题“翁史烈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②《利用校史校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上海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推进‘四个全面’”理论研讨征文优秀论文;③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④出版第一本系统研究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实践的专著《钱学森与技术科学》。

四、四个专项建设成绩

(一)管理规范

1、加强馆内制度建设。①规范馆内决策及督办制度,明确党政联席会、馆务会的职责范围和运作机制,建立会议纪要的督办制度,规范公文流转程序。②先后制定《年度优秀奖评奖办法》、《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办法补充条例》、《职工纪律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

2、修订院系档案工作先进评选办法。首次开展分块化的先进评选,评选范围涵盖院系的党政、教学(毕业生答辩材料)、教学(毕业生登记表)、科研、声像等五类工作,增强激励作用,有效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制定《上海交通大学文物与陈列品管理办法》。

(二)作风建设

1、“一门式服务”率先启动。①与学生事务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主动协商,建立学生学历与成绩认证一门式服务机制;②与医学院档案馆协商,将现有学历和成绩认证的封口章另备一套交付医学院档案馆保管使用,省去学生跨校区奔波之苦。

2、“主动服务”亮点纷呈。①积极配合我校徐汇校区申请成为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单位,提供大量图文音像史料。②在“国际档案日”、“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面向全校师生举办各类开放活动,产生良好反响;③向电院、经管学院、法学院、致远学院等提供历年毕业生档案信息,为其编写院史、联系校友等给予助力。④积极配合教务处为部分毕业校友出具学籍学位证明书,使毕业校友的干部人事档案更为完整。

3、增进馆际交流。①为筹建新校史馆,赴沈阳、天津、北京、杭州等多地调研博物馆建设;②接待北大、浙大、中山大学等20多所高校同仁来校交流。

(三)执行力

1、打造校史精品,献礼120校庆。①采集出版《思源·北美》,收录赵锡成、葛守仁、吴耀祖等28位美洲地区知名校友的口述实录,在10月交大美洲校友大团圆活动上首发,反响热烈,成为凝聚海外校友的一项文化载体。②完成《盛宣怀与中国近代教育》编著工作。③完成《上海交通大学图史》编撰工作。④《南洋公学新国文》影印出版工作告竣。⑤校长文丛系列丛书完成近70%工作量。⑤启动《上海交通大学资料选编》工程。

2、上海教育博览会交大展区获好评。档案馆临时承担交大展区布展工作,仅用一周时间完成内容和形式设计,接待观众近万人次,并获评“十佳展台”。

3、参与筹备120周年校庆相关文化活动。① 承办校庆主题活动“交大世家座谈会”,进展顺利。②参与承办“唐文治诞辰150周年研讨会”。③为120周年校庆宣传片、文化晚会等提供史料与思路。④为校庆专题展览“交大国防科研展”、“致远文库”提供大量史料。

4、承担全国大学校史学会秘书处工作,推动学术交流。参与承办校史学会常务理事会,主办首届华东地区校史研究论坛,参与主办“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受到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5、出色完成上级指导部门相关工作。①根据中央要求对处级以上干部的学历和人事档案材料进行全面核查和补充,截至10底我馆已向全国各政府企事业单位核实并提供了260位以上毕业校友的学籍材料。②圆满完成2015年徐汇区三公里文化服务圈建设考核评估及特色宣教项目的申报工作。③校史博物馆顺利完成2014-2015年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估考核。④每月向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报学校大事记。⑤为2015版《中国教育年鉴》、《上海教育年鉴》、《徐汇年鉴》、《闵行年鉴》撰写学校概况和条目。⑥初步完成市教委《上海高校大学校长书记的学生时代》书稿中有关交大校长书记的口述史料编撰。

6、年鉴常编常新。①组织召开年鉴编委会会议、全校年鉴培训工作会议。②编辑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年鉴2015》(含光盘),近116万字,彩照69幅。

(四)综合改革创新

1、新媒介上的鲜活校史。利用“学校官方微信”、“上海交大研会”等热门微信平台,结合校内外重要节庆,推出“交大人的抗战”、“老房子新建筑”、“徐光宪、高晓霞夫妇的故事”等校史人物专题,产生良好反响。

2、打造高水平的博物馆讲解学生志愿者队伍。首次与校团委合作举办校史演讲比赛,以此发掘优秀学生讲解志愿者,并完善培训和管理机制,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兼职讲解员队伍。

3、开设公选课“交大的历史与文化”(2学分)。作为拓展校史育人平台的重要举措,该课程设立后迅速组建了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不断完善授课内容与方式,丰富课程网站扩大辐射面,深受学生好评。

(完)

档案馆自评打分:99分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