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成功举办非遗在交大“龙鳞装”体验活动

浏览次数:    日期:2025-11-08    撰稿:陈晓俊    摄影:姜玉平

 11月7日下午,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体验活动,即原创课程“非遗在交大”系列之“龙鳞装制作”,活动吸引了学校党政办、党委宣传部、审计处及本中心的近50位教职工代表踊跃报名。

“非遗在交大”系列课程为上海交大档案与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原创课程品牌,至今已举办三期,每期主题新颖且形式多样。该系列课程的特点是善于发现档案/文物保护技术手段与馆藏代表性素材的结合形式,并自主开发配套的“体验类文创”作品,本期的主题——“龙鳞装制作”便是一次代表性的成功尝试。

“龙鳞装”又名“旋风装”,始于唐时期,是古人用于书籍装帧的形式之一,同时拥有便于查阅、携带、保存等多项优点,因卷起时外观与卷轴无异,舒展时又有“逐页翻飞,形若旋风,鳞次相积”的感官妙效,故而得名。然而,因其尺幅有限,对于如绘画、扇面、银联等常见且易收藏的艺术形式较难适用,则越来越少地被用于文物保护工作中。

上海交大档案与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为使这一技艺不被作为“过时手段”,经过多番探索与实验,在馆藏中发现戴敦邦所绘人物谱系类作品(如《中华民族人物谱》《98版水浒》《辛亥革命人物谱》等)与“龙鳞装”的形式相得益彰,此类作品恰好能衬托古人这一发明的设计巧思。在经过仿真画制作、尺幅测算、艺术加工、载体定制、样品装裱后,原本一套数量繁多的谱系类作品,以加工后的“龙鳞装”形式呈现后不仅小巧可人、翻查便利,展开时更有如诗如画的惬意美感。自此,“龙鳞装”不再只是适用于古籍、经文、账簿类内容的载体,它也有了新时代的生命力!

为了令受众更容易掌握这一技艺的要点与魅力,上海交大档案与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与上海市非遗传承单位——上海传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技师们共同提炼技术要点、简化制作工序,开发出适合小课堂的“体验类文创”作品——《馆藏名画龙鳞装制作套件》,并在本期“非遗在交大”课程上首次亮相。

本期课程作为校工会2025思想引领专项活动,获得了参与者的广泛欢迎与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在精神层面实现了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多位单位代表表示,本次活动意义深远、内容充实,期待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未来能够持续推出更多融合教育性与体验性的文化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与文物保护技术中心将以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以文化育人为导向,深入探索档案文博资源的创新转化路径。未来,中心将持续打造更多兼具思想深度、文化内涵与互动体验的优质文创内容与教育活动,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思想引领,为传承交大文脉、弘扬大学精神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