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共生:构建高校中的博物馆未来——国际博物馆日文博楼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浏览次数:    日期:2025-05-22    撰稿:李睿芝    摄影:郑一帆 梁健翔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值此之际,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立足高校博物馆定位,以“共生:构建高校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精心策划并推出多场线上线下活动,为校内外、各年龄段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共吸引超3万人次参与。

线上预热视频获广泛关注

“云端馆长说”系列视频作为活动预热,特邀交大博物馆、校史博物馆、程及美术馆和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四位馆长,围绕“变革时代的高校博物馆未来”展开讨论。馆长们立足各自场馆特色与实践经验,从使命坚守、功能拓展到可持续发展,阐述高校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方向。该系列视频在“上海交大档案文博”官方视频号发布后引发广泛关注,累计播放量突破万次,并被校级平台转载推广。

八场线下活动掀起文博热潮

5月18日上午十点,国际博物馆日文博楼系列活动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拉开帷幕。活动现场,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杨蚕老师通过专业知识讲授与互动演奏相结合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里的音乐课”。

下午一时许,文博讲堂“走进‘金字塔之巅’”正式开讲。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策展专家及萨卡拉中埃联合考古中方领队薛江教授,从策展与考古双重视角,深入剖析这一现象级特展背后的策展理念与学术脉络,并分享考古发掘现场的有趣见闻,观众互动氛围热烈。

公共艺术计划和非遗工作坊同样吸引不少观众参与。在公共艺术计划区域,参与者使用毛线对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海报进行充满创意的重塑和再造,以回应“未来是流动的”的海报设计理念:有人说“博物馆就像一双眼睛,让我看见过去和未来”,有人说“了解一所高校,就要从它的博物馆开始”,还有人说“博物馆带给我愉悦心情和思想启迪”;在非遗工作坊区域,参与者使用传统丝网印刷技艺制作专属文创帆布包,在非遗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历史与未来的交融共生。

今年,交博还进一步升级了“博物馆奇妙夜”体验,除了延长开放时间至晚上八点,还推出“夜探博物馆”主题集章活动和沉浸式推理剧两大特色体验项目,旨在突破传统观展模式,营造多感官体验,提供参与性强、体验层次丰富的博物馆夜游新方式。

整体视觉设计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活动的视觉设计基于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发布的开源素材,提取文博楼、程及美术馆和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的建筑元素,转化为具有辨识度的视觉符号。此视觉符号贯穿线上线下各类物料,既保留官方设计理念,又突出交大文化特色,形成了鲜明的活动识别度。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心通过此次活动积极探索高校与博物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博物馆育人的融合共生。面向未来,中心将一如既往挖掘和传播校园文化,搭建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文化传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高校智慧。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