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以史为鉴实现教育强国研讨会暨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2024年年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共同承办的。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教科院等80余位教育史、校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就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国学校的应对、变革与成就,学校优良传统与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分享和探讨,为推进校史研究和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校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学校史志分会副会长欧七斤研究员和中心宣教外联室胡焕芝老师参加会议。

此次大会采用“一个主会场+专题分会场”的形式。在主会场,欧七斤受邀做题为《追踪“钱学森之问”:版本流变及各方解答》的主旨报告。报告以独到的问题意识,翔实的校史资料,严谨的论证逻辑,完整梳理了“钱学森之问”从提出到产生积极社会效应的过程。既为与会者们解答了“钱学森之问”在对培养杰出人才,推动国家构建创新型人才模式方面发挥的引领意义;也为学者们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同时欧老师还担任分会场的点评专家。胡焕芝在分会场作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四维向度探赜》的报告内容,报告聚焦并概述5所双一流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路径模式,为未来高校进一步提升自身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切实的经验借鉴。


在会上,为加强不同学校史志研究部门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更多学校史志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出版和宣传,会上特别设置赠书环节。欧七斤专门向大会介绍了上海交大捐赠的《上海交通大学史》(8卷)《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工程实录》三种代表图书,分享了上海交大在推动学校校史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果。此外,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校史志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发出《关于积极开展学校史志编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倡议》,共同加强学校史志编撰工作,规范学校史志编撰程序,创建区域校史编撰研究协同发展联动机制,促进更多学校史志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出版和宣传,从而全面推动学校史志研究工作的纵深发展。

通过本次年会,交大代表不断汲取其他兄弟高校在史志方面的研究和转化经验做法,为推动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的全面现代化,贡献更多史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