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第二届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

浏览次数:    日期:2024-05-23    撰稿:刘岸冰、张文溢    摄影:张文溢等

为进一步推动科普知识的传播,激发校内外公众对科技的兴趣,并积极响应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海科技节的号召,提升高校师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5月22日,“智启科普之窗,创新科技之路”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铁生馆举行。



此次大赛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的指导下,由校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校团委、校工会和交大航海文化与科技科普教育基地共同主办,由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交大文博志愿服务队、学生研究生会承办,海洋学院团委、船建学院团委、生医工学院团委、凯原法学院团委联合协办。



出席决赛的嘉宾有上海科普基金会理事、上海科技馆副馆长缪文靖,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宋娴,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赣,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上海海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刘若刚,上海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副馆长李苏琴,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全国十佳科普使者金雯俐,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天东,校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张凯,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学术与成果处副处长丁蕾,校工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海科集团原总经理张延猛,校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丁东锋,校老干部处副处长刘天法,校团委副书记汤翔鹰,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执行馆长刘岸冰,钱学森图书馆综合事业部主任傅强,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老干部处、老教授协会、文博志愿服务队、研究生会代表以及所有参赛选手12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比赛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博志愿服务队张则、阿依努尔·沙力担任主持。



首先进行的是学生组的比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华大学的15组参赛选手用生动形象的讲解,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让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集科学知识、语言魅力、文化传承和表演艺术于一体的科普盛宴。



选手们围绕所学专业和自身兴趣,从大健康、大海洋、大信息、大工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们带领我们探索科学前沿的世界,展示科技创新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背后的奥秘,展示科技如何革新传统工艺;如何构建一个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网络。他们为观众揭开大小脸之谜,一窥口腔健康与面部美学的科学,也让观众了解呼吸系统疾病背后的科学,一起探索超声波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他们讲述“一鲸落,万物生”的生态故事,揭示海洋生态系统中鲸落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在大海里“找”纤维,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奥秘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他们带领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探索古往今来导航技术的发展,了解沙船的历史与文化,探秘帆船航行中风能技术的应用与海运业中的节能环保技术。选手们生动活泼的讲解让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搭建起了科学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激发了观众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



接下来进行的是教师组比赛,教师参赛是本次大赛的亮点。四位参赛老师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凭借丰厚的知识底蕴,生动灵活的讲解方式,引导观众进入科学的殿堂。她们揭示微小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带领观众了解过敏反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大家一起探索新型材料的开发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尤其是退休教授王莲芸,她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南洋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中队的一员,一直致力于科普宣教工作,多次在线上、线下(社区)对新冠病毒防控、春季预防过敏反应等方面进行科普知识宣讲,充分发挥了高校教师为国家科普繁荣发展添砖加瓦的表率作用。

在紧张而精彩的比赛环节告一段落后,现场迎来了最佳人气奖投票环节。观众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选出了自己心中的最佳科普使者。



随后,上海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副馆长李苏琴老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赣老师分别对决赛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点评。李苏琴老师认为参赛选手们精彩的表现是高校丰厚学术能力的体现,她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是做好科普的关键,这也是高校师生的优势所在。李赣老师表示看完整场比赛后,自己也从选手们精彩的讲解中收获颇多。他提出科普实际上也是科技传播,他看到了大家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感受到了大家乐于科学传播的精神。

本次比赛还设置了现场抽奖环节,让观众们在享受科普盛宴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乐趣。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颁奖典礼。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学生组一等奖获得者为王是琦;二等奖获得者为黄妍、唐湘江(团队)、郭欣羽;三等奖获得者为崔怡静、伍妍琪、常嘉欣、张哲彬(团队)、何春蕾(团队)、吴嘉怡;优胜奖获得者为姚嘉一(团队)、段雨桐、王玲玲、赵袁彬(团队)、武明钛;最佳人气奖为崔怡静。教师组一等奖获得者为王莲芸;二等奖获得者为叶子靖;三等奖获得者为刘效艳、樊亚平。



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教授为比赛作总结讲话。他指出,高质量的科技科普教育体系是国家科技持续发展和创新资源持续供应的重要保障,也是不断培育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关键基础。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肩负起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持续举办科普活动,不断探索和推广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形式,提升科普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相信通过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一定能够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和构建世界科技强国发挥更大的价值和引领作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以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为主体的上海交通大学航海文化与科技科普教育基地于2022年获评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后,举办了全国“大海洋”历史文化与科技科普知识竞赛、上海交通大学科普讲解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依托这些比赛,上海交大的多名同学代表交大参加了各级各类科普大赛,并斩获佳绩。正如丁奎岭校长在2024上海科技节主旨大会上指出的,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并形象比喻“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拓展人类认知的火车头,那么科技传播就是汇聚人才、汇聚资源的火车车厢。”此次比赛旨在鼓励新时代的高校师生更加积极参与科普事业,以更多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大众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不忘初心的交大篇章”。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