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海上学府”首席执行官马歇尔博士一行参观航运博物馆

浏览次数:    日期:2023-09-08    撰稿:    摄影:刘岸冰

8月31日,“海上学府”项目首席执行官马歇尔博士、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李耀珍女士一行在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于洋的陪同下参观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执行馆长刘岸冰讲解接待。

在一楼展厅,马歇尔博士了解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诸如舵、舷侧披水板、水密舱壁、撑条式纵帆、橹、罗盘、漂浮式指南针、指南龟、缕悬式指南针等,他为中国对世界航海技术做出的重要贡献赞叹不已。他迷恋于中国四大古船,对福船、广船、鸟船、沙船它们的形成、发展以及差异非常好奇。同时,他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非常感兴趣。当听到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世界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时,他更是频频点头。解说员向他进一步解释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马歇尔说,中国如今在这条路上持续推进,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继续做出贡献,这是一种传承理念。

在二楼展厅,通过讲解,马歇尔知晓了董浩云一生的辉煌历程,尤其对董浩云提倡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海上大学理念和实践特别推崇。他仔细听取了董浩云创立“海上学府”的初衷与愿景,“海上学府”的课程设置、学员资格、申请程序等。他仔细浏览着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他说他对董浩云先生特别崇拜,而且还兴奋地在海上大学展示版块和董浩云的巨幅照片前留下了合影。

参观过程中,马歇尔博士谈到“海上学府”项目(Semester At Sea)旨在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年轻人提供体验式学习机会,同时促进各国年轻人之间交流与沟通。学生们将在“海上学府”项目提供的远洋轮船上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生活,到访各大洲的众多国家,并在每个国家停留时进行专题探索与考察。“海上学府”项目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提供学术支持。

为纪念在海上学府的创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董浩云先生,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支持设立“董浩云海上学府中美关系项目”(The C.Y. Tung Program in Sino-US Relations),包括中美关系、历史、文化、经济和外交等课程教学,并捐赠“董浩云奖学金”鼓励参与项目的优秀学生。董浩云先生是中国现代航运先驱,于1963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船上教育项目,旨在帮助青年学生胸怀天下,放眼世界。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