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梦回汴京认归帆——《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河船模特展在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启幕

浏览次数:    日期:2021-11-23    撰稿:刘岸冰    摄影:刘岸冰

11月23日,由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主办的“梦回汴京认归帆——《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河船模特展”在徐汇校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启幕。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副精品,属于一级国宝。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气派和汴河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将《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馆的展示内容之一。

汴河,也称“通济渠”,是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掘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运河将几大水系连为一体,北接黄河,南连淮河,流经豫、皖、苏等三省六市,全长650公里。它突破了南北航运的瓶颈,成为当时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发挥了“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的作用。《清明上河图》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展示了汴河上紧张、繁忙的航运景象,可见汴河航运对汴京社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汴河船在航运上的分工,大体上有漕船、客船、货船三个类型,在建造上既继承了我国传统工艺,又在设计上增添了时代的新思维,在《清明上河图》的长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船舶有24艘,俱有共性,也有个性,整体造型优美,建造工艺细腻,是我国文化鼎盛时期唐宋的杰出代表。船模制作者杨生美先生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师陈守成先生2010年出版的著作《宋朝汴河船——<清明上河图>船舶解构》一书,花费数年时间钻研和打磨,终于复制出了《清明上河图》里的24艘宋代古船模型。

据悉,杨生美是闵行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入选闵行区当代工匠,其“古船微缩复制技艺”入选闵行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不仅探究古船模制作技艺,而且还涉猎西洋古船微缩复原,在全国竞赛中表现优异。其复原的瑞典“瓦萨号”曾荣获“2016年银川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静态模型外观赛第三名”,法国风帆战舰“皇家太阳号”曾荣获“2016年银川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C1组第四名”。

本次展览紧扣“航运强国”时代主题,选取杨生美制作的具有代表性的14艘古船模进行展出,每艘古船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中可探寻宋朝时期社会形态、人文风情、区域经济的真实信息。精确地复制古船,胜似还原历史。从此意义上来说,本次展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船模型研制结晶的一次呈现,更是集中国古代航运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船模匠人精神传承的综合体现。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2月27日,欢迎前来现场观展!

通讯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 浏览人数:738567 沪交ICP备2010842